第3778章 兩難9
「有這個時間還不如來照看你們爸爸,你們爸爸到底能堅持多久還不知道呢,你們這些不孝子,白養你們這麼大了。」
陳愛梅陳鳳英無言以對,以前老媽總愛嗶嗶二姐(二妹)的時候,她們是沒什麼感覺的。
現在刀子下到自己身上,才感覺真尼瑪疼啊。
不得勁,委屈。
我都做了,你怎麼還懟我。
寧舒聳了聳肩膀,有時候跟陳軍站在一條線上,可以得到陳媽額外的寬容。
在陳媽的理念裡,父母對四個孩子有生養之恩,無論要求什麼,都是應該的。
沒有他們就沒有孩子的現在,即便是小時候的教育粗暴了一些,但也是培養了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。
不勤快點,女孩子怎麼嫁人。
生你了,養你了,天大恩德擺在這裡,烏鴉都知道反哺,人總不能連畜生都不如吧。
沒心沒肺的畜生。
四個人去繳費,當然是平攤的,這次寧舒是這麼久以來,繳費最少的一次。
倒是把其他三給心疼不行,默默在心裡計算一個月得繳多少錢,也不知道父親什麼時候能出院。
寧舒看著他們肉疼的表情,這樣就對了,知道心疼就好了。
人肯定都心疼自己的東西,對於別人東西,當然不心疼,讓你拿出來就是一句話的事情而已。
不拿出來還要扣上自私自利的帽子,現在看他們知道心疼了,朕心甚慰啊!
大家一塊心疼,然後抱一起瑟瑟發抖吧。
寧舒對兄弟姐妹說道:「咱們爸雖然不怎麼說話,但是心裡有數的,他一直都在擔心醫藥費的事情。」
「為了寬慰咱爸,我跟爸爸說了,到時候有了腎源,動手術,每家至少出十萬,十萬肯定是能拿出來的,我們從現在就開始湊錢吧。」
三個人倒吸了一口冷氣,驚愣愣地看著寧舒,「十多萬?」
陳愛梅差點都要哭出來了,「二姐,我到哪裡去找十多萬呀,我家又比不上你家有錢。」
寧舒拍著三妹的肩膀,「小妹,你有的。」
陳愛梅瘋狂搖頭,別胡說,我沒有。
寧舒說道:「妹夫每次去進貨都是進好幾萬的貨呢,十萬塊湊湊就有了,其實便利店真的挺賺錢,妹,就屬你最低調。」
陳愛梅搖頭,「哪裡能掙到什麼錢。」
寧舒笑呵呵地看著陳愛梅,又把目光轉向了大姐陳鳳英。
陳鳳英率先說道,聲音都帶著哭腔了,「二妹,我家是真沒錢啊。」
寧舒噫了一聲,說道:「大姐,再沒錢也有個五六萬的存款吧,不夠地代點款,我家是沒法貸款呀,主要是有房貸在身上。」
陳鳳英:「好端端的貸什麼款呀,家裡人吃什麼喝什麼呀,難道要不吃不喝麼?」
寧舒說道:「咱爸等著救命錢呢,貸款可以慢慢還呢,但爸可不能等呀,而且幾萬塊的貸款幾年就還完了。」
劇情裡,不也是用這種理由,說陳爸等不了了,趕緊離婚拿錢麼?
這簡直就是大型的扒皮現場,陳軍已經不想做什麼無謂的反抗,直接說道:「我沒有什麼意見。」
如果每家給十萬,這在陳軍能夠接受的範圍內,但如果二十萬三十萬,陳軍想都不想就會拒絕,因為拿不出來,而且也捨不得。
陳鳳英和陳愛梅有些詫異地看著弟弟,十萬塊眼睛眨都不眨眼一下,這個一向沒什麼本事,天天在家裡啃老的弟弟能夠拿得出來。
該不是是找媽要吧。
雖然聽陳麗紅說靠遊戲直播賺錢,可是打遊戲能掙什麼錢,無非就是替陳軍挽尊而已,給陳軍一點面子。
到時候肯定是找媽拿錢。
陳鳳英和陳愛梅心中各種翻騰,又是委屈又是不公平,都是一個爹媽生的,陳軍就能跟父母要錢,而他們還得自己出錢。
而且丈夫還不一定會給這個錢呢,到時候鬧得夫妻不和睦,那顆怎麼辦啊?
除了寧舒,三人就跟霜打的茄子一樣,焉嗒嗒的。
寧舒找了一個手腳利落,在醫院裡名聲比較好的護工,經驗豐富,不過價格比較貴。
寧舒就挑了比較貴的護工,跟弟弟陳軍分攤了請護工的錢。
寧舒對陳爸說道:「爸爸,我跟弟弟請了經驗最豐富的護工,還懂得一點醫療知識,肯定能好好照顧你,我和弟弟還是會抽空來看你的。」
陳爸倒沒說什麼,旁邊的陳媽陰陽怪氣地說道:「經驗豐富又怎麼樣,到底不是自家人,哪裡能盡心盡力的照顧呢,呵……」
寧舒心裡翻了一個白眼,花了錢還要讓人心裡不舒服,不管是花錢的人還是來工作的人,心頭都不舒服。
旁邊的護工是一個四十多歲的女人,看起阿里慈眉善目的,顯然在醫院裡呆久了,什麼樣的人都見過,聽到陳媽這麼說,也只是笑笑,沒說話。
陳軍說道:「媽,人家好歹在醫院裡工作呆了這麼久,肯定比我們這些人強。」
旁邊有人幫腔說道:「對呀,我還是覺得自己家人照顧病人更盡興,請個護工冷冰冰的,把病人就交給護工,真是不負責。」
「像我也不習慣一個外人伺候。」隔壁床的老太太說道。
「請護工的錢還不如給病人弄點好的吃,吃下去也能好得快一點。」
病人或者病人家屬在旁邊喋喋不休的,都是不贊同請護工的。
陳軍差點就吐了一句,關你屁事,用你的錢了?
無非就是自己請不起護工,結果在這裡說酸話。
寧舒對隔壁床的老太太問道:「大娘,你家裡沒有人來陪床嗎?」
老太太有些高傲地說道;「兒媳兒媳婦都是大忙人,我才不會沒事打擾他們,再過一會他們就來看我了。」
寧舒哦了一聲,「是啊,大家工作都挺忙的,不過你兒子媳婦怎麼不給你請個護工呢,雖然是外人,端茶倒水都個人呢。」
「起床下床有人扶著,不是挺好的,大娘,趕緊讓你兒子媳婦請個護工,不像我們家四個孩子,每天都有人來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