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2桂子香
等送走了吳管事,顧熙言笑著看李媽媽,「媽媽覺得,這侯府名下的莊子目前情況如何?」
李媽媽忙從圓凳上起身,「回主母的話,侯府名下共二百一十六個莊子,根據剛才的審賬接過來看,約有一百五十個莊子都是有盈餘的,剩下的六十六個莊子有些虧損。老奴方才細看了兩眼,這些虧損的莊子裡,除了經營不善,也和當地的水土、氣候有些關係。」
顧熙言點點頭,「那人事方面呢?這二百一十六處莊子的管事,媽媽可都認得?」
李媽媽笑了笑,「不怕主母怪罪,以往每逢過年,這些管事才來府中拜見一回,其餘時間壓根見不到面的。故而,除了京郊幾處大莊子的管事老奴能叫出名字之外,其餘的管事大多是臉熟叫不上名字的。」
既然李媽媽都臉熟叫不上名字,更別提別人了。
顧熙言道,「我也想到了這層。外面的莊子本就和府中聯繫少,幸好大多數管事都是忠厚老實的,若是有幾個偷奸耍滑之輩成了漏網之魚,在外面打著侯府的旗號欺淩霸弱,一旦東窗事發,咱們人在侯府中坐,不能及時應對,毀的可是平陽侯府的聲譽。」
以往歷朝歷代的士族中,莊子上的管事大多是家族裡世代頭的家奴,其中更不乏有和家族沾親帶故的。故而,打著正主兒的旗號霸佔鄉田、欺壓鄰捨的事兒層出不窮。
莊子出事兒,輕則敗壞主子名聲,重則連累主子在朝堂上被諫議大夫參上幾本。歷朝歷代,這種事情都屢見不鮮。
李媽媽聞言,也肅然道,「主母可有什麼好計策?」
「計策談不上,苦差事倒是有一個。」顧熙言笑了笑,示意紅翡拿上來一張羊皮地圖。展開一看,原來是平陽侯府名下二百一十六處莊子的分佈地圖。
除了這份地圖之外,還另有一個小冊子。上面是二百一十六處莊子的詳細信息,大到莊子的來源、莊子歷代的舊主人......小到莊子的水土、氣候、所種植被、管事的家眷..... .無一處遺漏,無一處不詳細。
這地圖一看便是新制的,還散發著一股子淡淡的小羊皮味兒。李媽媽隨手翻看了幾眼,不由得倒抽了一口冷氣,暗嘆顧熙言是個心細如發、內有乾坤的。
等李媽媽翻了幾下,顧熙言才接著道,「媽媽是府中老人,這半個月來,我越發覺得媽媽是個處事周全,心細如發的。媽媽和廖媽媽是府中頭等的管事媽媽,如今我手上有個一頂一重要的差事,想著留廖媽媽在府中管著查賬的事兒,把這差事交到媽媽手裡去辦。只不過這差事需風餐露宿,日夜兼程,不知媽媽願不願意。」
這半個月以來,根據顧熙言的分工明細,闔府上下平白閒下來了許多人手。前些日子,府中一些多出來的下人已經按照籍貫紛發到了侯府名下的莊子裡。
顧熙言嫁到侯府的時候,隨身帶了自己的心腹媽媽和丫鬟,故而如今這府上內宅的事務少、閒人多。內宅的管事有廖媽媽、王媽媽、桂媽媽在,外面的鋪面莊子雖然分別有管事料理,卻少個總的理事的人。
顧熙言的初衷,是使整個後宅如同齒輪一樣嚴絲合縫、一環扣一環的運轉,即使她懶怠幾日不打理後宅事務,也能保證各事務運轉如常,不出差錯。
廖媽媽聽了顧熙言的話,當即明白她這是有意把自己推到這把交椅上,以後定是拿自己當心腹了。
侯府中這些得了臉兒的管事媽媽,年紀大了是可以去莊子上養老的。如果能坐上這個外宅總理事的位置,真真是為安享晚年鋪了一條坦途大路。
李媽媽當即伏地一拜,「難為主母還願意使喚老奴,老奴自當肝腦塗地,赤誠以報!」
顧熙言知道這事兒是成了,親手扶起李媽媽,笑道,「既然媽媽有心,我也不會叫媽媽單打獨鬥的去。」
「這巡莊的事情幷非一兩日就能巡完的,所以要辛苦媽媽每月回侯府匯報一次。」說罷,顧熙言復又看那捲地圖,「這些莊子在盛京周圍的幾個州府皆有分佈,不知媽媽覺得,從哪裡巡起好呢?」
李媽媽沉吟片刻,指著羊皮地圖上盛京下方那處地界道,「二百一十六處莊子裡,單青州就分佈有三十處宅子,佔比最多,收益也好。老奴想著,不如就從青州的莊子巡起。」
顧熙言聞言揚起一抹笑,美目裡流光溢彩,「我和媽媽想到一塊兒去了。」
........
今日早朝,金鑾殿上滿朝文武又是一番脣槍舌戰。
朝廷黨爭激烈早已經不是什麼祕密,九龍寶座上的皇帝一言未發,神色掩於冕旒冠上垂下的十二串琉璃珠子後,讓人捉摸不透。聽了眾臣的關於編髮改革的諫言,皇帝揮袖,點了太子和四皇子出列回話。
太子力推「緩變」,大燕朝疆域廣闊,子民眾多,變法涉及領域之廣,並非一朝一夕可以解決。要對歷代積弊進行徹底的變革,談何容易?事情宜緩不宜急。
四皇子則直言「急變」,變法改革舉步維艱,失之毫釐,就會舉國大亂、民不聊生。北方五胡十六國雖已招降為屬國,可近年來頗有異動叛黨,若趁變法間隙趁虛而入,豈非引狼入室?若要變,就要連根拔起,斬草除根。
此兩條路子一出,竟是火上澆油一般,翰林掌院學士王敬孚、參知政事胡文忠紛紛出列表態,也不乏部分臣子仍處於觀望狀態。
身為君王,沒有不想流芳百世,揚名萬年的。成安帝重佛尊道,效法自然,在位二十二年已深諳帝王心術。他心中清楚,無論「緩變」還是「急變」,都利弊互見。變法者註定是孤獨的,稍有不慎便是粉身碎骨,遺臭萬年。
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。
變,還是不變,誰來變,該怎樣變.........這其中諸多問題,都要說個明白。
一群鬚髮皆白的朝臣天天在朝堂吵翻天,今早又是一番論戰。好不容易下了朝,成安帝又宣了一干人等去御書房議事。
變法牽扯到軍機大事,武將裡頭又大多是只懂得上陣殺敵的宿將,像蕭讓、淮南王這樣半吊子皇子伴讀,竟也算難得的文武雙全的,自然也在議事之列。
等蕭讓出了御書房,又馬不停蹄地掉頭去了三法司,結了手頭上的昭獄的案子,一夭折騰下來,他的心情實在算不上好。
等到回府,已經是傍晚時分,蕭讓剛進了凝園,還沒走到正房裡頭,便遠遠聞見一股子香甜的桂花味道。
這味兒和樹上的桂花香味兒又不太一樣,透著一股子甘甜醇香,縈繞不絕。
凝園花廳裡,顧熙言早早地迎在那兒。
蕭讓風塵僕僕的跨進門,不等她行禮,抬手便將人扶起來,「什麼味兒?竟是如此香甜?」
一日忙完,晝錦堂下鑰的時候,恰巧是晚膳時分。
晝錦堂一後院兒的丹桂開的實在太好,靛玉早早便惦記上了,一頓軟磨硬泡,終於磨得顧熙言點頭應下,叫廚房裡頭摘了些許丹桂,另做些應景的桂花吃食,也算是得一得雅趣。
顧熙言扶著蕭讓的大手站起身子,見男人深目高眉,鼻樑高挺,俊朗的面容上浮上幾分疑惑,粉脣彎彎,狡黠一笑,「侯爺不必心急,一會兒便知道了。 」
蕭讓挑起濃眉,頗為玩味的看了顧熙言一眼。
內室裡頭,顧熙言親自服侍著蕭讓脫下官服,換了身群青色常服,又低了頭,仔仔細細的把男人的衣袖捲上去三分。那廂,丫鬟一早便捧上了金盆、皁角胰子來,等著蕭讓淨手。
蕭讓生的高大,略一低頭便能看到身前人兒的發頂。顧熙言專注的挽著男人的衣袖,身上氤氳著一股子玫瑰香味兒,一雙柔夷軟軟綿綿,不時的觸碰到男人的大掌。
溫香軟玉在側,蕭讓被她碰的心癢癢,一伸手便撈住了顧熙言的兩隻小手,握入大掌中,一同伸進了金盆裡。金盆隨之晃了兩晃,溫度適宜的清水私下濺溢出來。
冷不丁被男人捉住雙手,往水盆裡一按,顧熙言整個人都往前傾了兩步。
「侯爺做什麼--」
看著顧熙言皺起的遠山眉,蕭讓索性一俯身子,埋頭在她鬢髮間,低低笑道,「夫人怎麼也如此香甜,難不成是玫瑰仙子化成了人身?」
「侯爺,侯爺亂說些什麼!」
男人的氣息撲面而來,俊臉正貼著她的耳邊。想到屋子裡還站了兩個小丫鬟,顧熙言一下子紅到了耳根,想用手把人推開,無奈雙手被水沾濕了,只好羞赧的嘟著紅脣,試圖拿手肘抵開身前的男人。
蕭讓倒是不嫌她,也不管手上還掛著水珠,楞是把人抱在懷裡,親了兩口才罷休。
顧熙言被親的無處遁形,沒過一會兒便軟了身子。
蕭讓低啞地笑了兩聲,顧熙言紅著臉又要來推他,蕭讓一把握住那細嫩的胳膊,拉她在金盆前用清水洗了手,又細細打上了皁角胰子。
男人的大掌帶著薄繭,一下又一下撓在她手心,莫名叫她一陣瑟縮。
不過洗個手的功夫,兩人竟沾了一身的水,只好又去換衣服。
等蕭讓牽著顧熙言的手從內室裡出來,桌子上已經擺好了晚膳。
黃花梨木矮桌上依次擺著清燉蟹粉獅子頭、乾煸鱔背、茄汁魚捲、脆皮乳鴿,外加一例金錢口蘑湯。一旁的紅木點心盒子裡,正盛著一盤水晶桂花糕,一盤桂花糯米藕,兩盞木樨清露。
顧熙言不愛葷腥,若是自己單獨用飯,多是素菜。如今這桌菜多半葷菜,皆是按著蕭讓的口味兒添的。
丫鬟將兩盞木樨清露奉在兩人面前,那股子熟悉的香甜味兒又撲面而來。蕭讓落了座,定睛一看桌上那盞木樨清露,薄脣微抿,久久沒有說話。
知道男人忙了一天了,顧熙言有意犒勞,拿了銀筷親自給蕭讓佈菜,美目彎彎,甜甜笑道,「晝錦堂裡頭的丹桂開的格外好,今兒個一時興起,便叫廚房用桂花入菜,這道木樨清露有仿古之趣,不知道侯爺嘗起來可還喜歡?」
木樨,即桂花。木樨香露,為桂花蒸餾所得香液。入湯代茶,種種益人,香妙異常。
淡黃色的香湯盛在淡茜色的五瓣瓷碗裡,上面飄著點點金黃的桂子花瓣,分外可愛。蕭讓執起五瓣碗,輕輕抿了一口,品了會兒,才道,「甚好。」
桂媽媽立在一旁,見狀幾乎掉淚。
元寧長公主在世的時候,最喜歡的便是這例木樨清露。木樨清露不僅可入食,更可以留香,故而大多是閨閣所用。
自從元寧長公主去了後,許是蕭讓不願睹物思人,宮裡賜下來的各式花露皆被堆在了庫子裡不見天日,飯桌上也從沒再出現過這一例香湯。
蕭讓從小嘗的木樨香露皆是江浙一帶朝貢的貢品,此時再吃這盞現做的木樨清露,舌尖返上來一股明明白白的晦澀。
但因是顧熙言親手製的,一口下去,舌尖晦澀,心裡是卻無比甘甜熨帖。
蕭讓生在權力漩渦,長在詭譎廟堂,性子早就修煉的爐火純青。哪怕今日他的心情再不好,也不會外露一絲一毫。同樣的,哪怕此時,他的心裡多麼受震動,也絕不會七情上面。
只見他神色淡淡,夾起一塊顧熙言布的蟹粉獅子頭,輕輕咀嚼著。對面兒的顧熙言仍在給他殷勤地布著菜,時不時的說些府中的趣事兒。顯然是不知內情,也沒察覺到什麼。
顧熙言未嫁過來之前,蕭讓是不經常在侯府用飯的。諾大的侯府,孤零零的一個人用飯,旁邊兒一堆人站著伺候,誰吃的下?偶爾去淮南王府,或是去太后祖母宮中,都比這侯府熱鬧些。
秋風清,秋月明。廂房裡頭的小軒窗半敞著,不時傳來陣陣的促織叫聲。
回府時的一腔煩悶彷彿被微涼的秋風吹散了,看著顧熙言櫻脣一張一合,蕭讓薄脣不覺勾起一抹笑意,此情此景,竟莫名想起了「歲月靜好」之詞。
那廂,顧熙言剛夾起一塊水晶桂花糕送入口中。
水晶桂花糕上撒了乾桂花,澆了蜂蜜水,入口即化,香甜可口。十月吃桂花糕正是時候,脣齒間含著桂花的清香,是何等的享受。
顧熙言剛咬下一口,還未來得及回味,便有小丫鬟打簾子進來,從木盤上捧過一個白色瓷盅,端到顧熙言面前。
顧熙言疑惑道,「怎的多添了一道菜?」
桂媽媽上前道,「回主母的話,這是今兒個一早便燉著的血燕,是單給主母補身子用的。」
顧熙言聽了,脣角抽了抽,下意識看向對面的罪魁禍首,蕭讓卻正低頭用著那例金錢口蘑湯,察覺到她的目光,抬頭道,「快用了,若是涼了便不好了,」
這話裡頭帶了些督促的意味,彷彿她是三歲小孩兒一般。
沒想到蕭讓上午剛吩咐給桂媽媽,晚上這補品就端上了桌。一屋子的下人都看著,顧熙言面色微紅,心頭誹腹了兩句,認命地從丫鬟手裡接過勺子,用著自己獨一份兒的「食補」。
蕭讓用好了飯,拿過金盞漱口,又接過丫鬟遞過來的犀露茶,飲了茶水淨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