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春清晨的邯山,萬物複蘇,草長鶯飛,空氣中還帶著一絲涼意。
段衡步出客房,看見遠山嫵媚,草木葳蕤。
這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到的景緻。
他閉上眼,深深吸了一口山間清新的氣息。
一切都很好。
他之前盤下的那兩間鋪子已經開始盈利,發往各處的拜帖也都開始有迴音。
他飛快撥動著心中那把算盤,片刻之後,露出了志得意滿的笑容。
他看到一張錦繡輝煌的圖畫已經在他面前展開。
但還是不可得意忘形。
小心駛得萬年船。
他又靜立片刻,等理清了思路,才轉身,準備繼續學習。
他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。
一分一秒都不能浪費。
“施主這邊請,近日山上好多冬眠的動物都醒了,走路時定要先用樹枝探路,否則若是驚到了蟲獸,就是損人不利己的事了。畢竟人在世上是修行,動物在世上也是修行。敗了自己功德事小,損了他人修行事大。師傅說這些蛇鼠魚蟲,若非實在驚慌饑餓,是不會無故傷人的,在路上遇到了,若是手裡有食物,也要分給他們一點,這也是在給自己積功德。還有桃樹李樹一類,結出果子給世人享用,我們也要用心施肥澆水,它們感到我們的誠心,自然會結出更甜的果子,這是互惠互利的好事。好多人問我們邯山寺的桃李為何比別處香甜,其實就是這個道理。施主,我觀你有些佛緣,不若在我們邯山寺修行一陣,休養生息,參悟佛法,這是其他地方修不來的大功德。”
捨己度人、互惠互利?
實在可笑。
這小沙彌好生聒噪。
段衡搖搖頭,左腳剛剛抬起,就聽見一個女聲柔聲道:“多謝小師傅帶路,我都曉得了,就到此處吧。”
她的聲音婉轉清麗,帶著說不出的溫柔,段衡鬼使神差地轉過頭,想要看清是誰在說話。
只見那人頭戴鴨青色冪離,身穿同色套頭半臂,裡頭梨白的素稠長袖被晨間微風吹卷,露出一截雪白的皓腕,腕上玉鐲搖晃,顯出十分繾綣。
她正半蹲著身子,一手挎著竹籃,撐在膝蓋上,一手手掌向上,託著幾粒飴糖,低頭與那胖墩墩的小沙彌說話。
段衡的喉嚨不知為何乾澀起來,他呆立原地,可以說是唐突地偷聽偷看這二人說話。
是時,一陣微風吹過,她面前的冪離被吹起,輕薄的紗佈下,小巧精緻的下巴若隱若現。
風再大一點吧。
他的心裡突然冒出了這個聲音,隨後,也許是上天聽到了他的祈求,那陣風勢漸強。
這次,他看到了她耳畔微微散落的鬢發,和耳垂上那顆小而醒目的紅痣。
他從未有一刻這麼感謝自己良好的視力。
可惜,這陣風很快就停止了。
小沙彌接過她手中的糖粒,兩手合十,笨拙地行了個禮。
就見她摸了摸小沙彌的腦袋,轉身朝山裡去了。
她一個人去山裡幹什麼?
看見那小和尚笑呵呵地原路返回,段衡想了想,回屋拿了一疊佛經並幾塊芝麻糖,看似不急不慢地走了過去。
“唔!唔唔!”小和尚嘴裡還含著糖,看見有人,第一反應是趕緊銷毀證據,結果險些被噎住,上不上下不下地翻著白眼。
段衡見狀,趕緊拎著他腳踝把他倒掛起來,另一手拍了拍他後背心,小沙彌本來也卡的不深,被他一抖,“咳咳”地吐出兩粒糖,掉在地上,沾上了灰塵,沒法再吃。
原來他兩顆糖一起吃,難怪這麼容易卡住。
“我,我的糖……”小和尚死裡逃生,第一反應卻是心疼糖果,他肥厚的額頭皺起來,幽怨又害怕地看了一眼段衡。
段衡臉上笑意溫和,他從袖中取出那塊包著紅紙的芝麻糖,遞給那小沙彌,“多有冒犯,還望小師傅見諒。”
這糖是邯山寺自製的糖,平日裡都是賣給客人的,小和尚哪有機會吃到,此刻見到這一整塊,兩眼冒光,幾乎是搶了過去,直接含在嘴裡吃了起來。
“不,不知施主有什麼事……”他口水泛濫,說話不清不楚,卻還記得客人有事。
段衡把那疊手抄佛經交給小沙彌,“前些日子應寺內主持要求抄了些佛經,還請小師傅代為傳送。”
啊,原來是送佛經啊。小事小事。
小和尚接過佛經就要走。
段衡按住他腦袋,他走了半天原地踏步,不由警惕地回頭看一眼段衡,“請問施主還有事嗎?”
段衡又取出一塊糖,放在他眼前,誘惑般問道:“不知貴寺後山有什麼山珍?近日總看到有人攜著籃子滿載而歸,實在有些眼饞。”其實是他編的,他哪有空注意別人滿不滿載。
小和尚此刻眼裡只有那塊糖,早就喪失了思考能力,他問什麼,他就答什麼,“後山最近有許多筍,剛才還有位女菩薩去摘呢。”
“如此……”段衡有意無意晃了晃糖,接著問,“那你知不知道剛才那位女施主叫什麼?”
“這我哪知道,只知道是江爺爺的女兒。”
段衡還待再問,小和尚不耐煩起來,扭著胳膊掙扎,“你到底給不給我?!”
他知道也問不出什麼了,便大方給了他糖,看著他蹦蹦跳跳地走遠。
一轉頭,他渾身發燙,腳跟彷彿被鐵釘釘在了地上。
她居然已經出來了。
籃中空空,似乎還沒開始摘,就有事歸返。
江玉卿剛踏進竹林,就後悔了。
父親與此地主持交好,常常來此與老和尚手談。
他來的時候,怕小玉卿待在家中不安全,索性把她一塊帶上。
他們一下就要下上半日,她無聊極了,便挎著小竹籃跟著火頭僧來後山挖筍。
邯山寺在京郊,不算什麼大廟。
一開始,只有附近幾乎人家,會為了生計來挖筍。
後來,不知怎麼地,人們都說廟裡的筍是功德筍,吃了能延年益壽,包治百病。
慕名而來的人越來越多。
她許久未來,再來時,山上早就一片狼籍。
畢竟這座竹林也算是伴她長大,見此情景,她不由有些痛心。
看著填平了幾處容易絆倒人的土坑,就回去了。
路上遠遠看見有個讀書人模樣的人站在路上。
也許是來趕考的舉子?
她沒有多想,怕與外人接觸,遠遠貼著路邊走了。
以後有空多來廟裡看看吧。
也許還能多填幾個坑。
絆倒人就不好了。
她這般想著,絲毫不知有人看著自己的背影失了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