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8章
臘月, 是大耀子民一年最繁忙的時候。
置辦春聯、炮竹、吃食等年貨, 還要打掃房屋, 離家遠的, 還要提前大半個月踏上歸途。
最近的就是臘八, 要煮臘八粥, 除了自家人食用之外,還要在中午之前贈送親友。
宋瑤頭一回過這種年尾特別足的年,每天干勁十足地忙起來。
臘八那天, 宋瑤一大早就起身了,和周嬤嬤一道去看灶房的臘八粥。
臘八粥裡放了桂圓、紅豆、花生、蓮子、紅豆、糯米等各色材料,天還不亮就放到鍋裡開始煮, 讓灶上小丫頭看著火,到了晨間, 米都煮開花了,熬出了米油。一揭開鍋蓋,香味便撲面而來。
宋瑤聞著香味不自覺地就分泌了口水,周嬤嬤見了就笑著用小碟子先盛了一碗出來, 讓她幫著試試味道。
宋瑤按著自己嗜甜的口味, 加了一大勺白糖, 捧著小碗吃的噴香, 沒多大會兒就吃完了。
臘八粥的滋味自然是好的, 各種材料都被煮的軟軟糯糯的,入口即化。
宋瑤吃了一小碗,周嬤嬤就拿走了她的碗說:「這東西不好克化, 娘子晨間用一小碗就好了。一會兒吃早膳,老奴給娘子做龍眼包子。」
宋瑤乖乖地點了點頭,然後讓丫頭盛了兩小碗米湯,端到正屋裡給安安和懷遠都吃了一些,圖個好意頭。
臘八粥煮好了,接著便是送去給親朋好友了。
要送的名單,宋瑤和周嬤嬤一早就擬定好了。
首先皇室當中沾親的肯定是要送的,楚承昭雖然是皇孫,但輩分低,所以除了他同輩的堂兄弟,其他長輩府裡肯定都是要禮數周到的。
其次便是帶故的,宋瑤乾脆就拿了洗三禮和喬遷宴的賓客名單來,對比著都給送了。
不過安毅侯府和勇勤侯府這兩家到底是不同的。
安毅侯府那邊,雖然是養了楚承昭一場,但中間經歷的醃臢事、噁心事可太多了。也就是老侯爺還在,還是要給他幾分面子的。宋瑤就使人專門送了一罐去,指名是給老侯爺的,至於其他人就不在她考慮範圍了。
勇勤侯府,趙武全和楚承昭不對付,而且宋瑤也知道這家人和趙頤寧的牽扯,也懶得應付。讓人送完了別家的,最後再送這家的。
出去送臘八粥的都是前院的人,所以她們後院也沒有因為這事而受到影響。
中午之前,宋瑤名單上的臘八粥都送完了,也收到了不少人家送來的。
這些臘八粥出自不同人家,有幾家宋瑤甚至都沒聽過。
不過最近楚承昭這『新』皇孫在京中炙手可熱,最近又是一直在宮裡侍疾,想跟他攀關係套近乎的自然不少。
周嬤嬤沒讓宋瑤和孩子們碰那些粥,雖說罐子上都有各家的印記,但中間也不知道經過了多少人的手,總歸也不安全,就隻讓下人都分著去用了。
中午之前,宮裡還特地送了臘八粥過來。
一共送來了兩罐,一罐說是永平帝賜下的,一罐是李皇后那邊賜下的。
宋瑤第一次見寶慶公公的時候還忐忑不已,如今再見宮裡來的人倒是鎮定不少了,道過謝以後,讓輕音給跑腿的太監一人塞了一個沉甸甸的荷包。
送走宮裡的人後,宋瑤鬆快了不少,想著臘八也算忙完了,就用起了午膳。
下午晌她本是想歇午覺得,不過飛歌卻拿了兩份帖子過來,說是剛送來的。
自從喬遷宴之後,宋瑤還真沒收到過帖子了。
畢竟年關將近,她們盛園還算人口簡單,其他大戶人家卻都是忙的分丨身乏術,誰也沒心思在這時候做什麼交際。
宋瑤心中納悶,展開來一看,第一封來自宋翰林府。也就是原身的外祖家。下帖子的人是大房的當家太太錢氏,算起來宋瑤該喊一聲『大伯母』。
喬遷宴之前,宋府就送過一次帖子,宋瑤問了楚承昭後親自回了帖,邀請他們來喬遷宴。
當天那位大伯母帶著人來的,一行一共五人。兩個長輩,三個女孩。
不過那時賓客眾多,身份尊貴的女眷更是不少,宋瑤迎了她們入了座,也就沒有再更多關注了。也就是讓席間伺候的丫鬟稍加註意,免得讓身份不高的宋府女眷受了奚落和冷遇。
宋府女眷雖然身份不高,但也是清貴人家的媳婦,知禮貌懂分寸,席間也並沒有鬧出什麼不快。
後頭宋瑤忙著別的,也就沒怎麼注意過了——本就是遠著的親戚。宋瑤已經從楚承昭嘴裡知道了自己父母的身份,宋母不過宋翰林家不受寵的庶女,聽說當年出嫁的時候也就得了幾箱子衣料當嫁妝。婚後和孃家也沒怎麼來往,可見關係是不怎麼樣的。
原身的母親和孃家關係都一般,她這個換了芯子的女兒自然也不用特別熱絡,就當普通親戚來往就成。
宋瑤看了帖子,上頭她大伯母說是上回宴席人多,都沒怎麼說上話,過幾日準備來盛園小敘。
她親自回了帖子,應下了大伯母的要求,讓她們過兩日有空過來便是。
回完第一張拜帖,宋瑤繼續去看第二張。
然後就驚得差點把帖子扔了。
嘉平縣主,怎麼會無緣無故給她送帖子?
宋瑤拿著帖子想了會兒,就去和周嬤嬤商量。
周嬤嬤道:「嘉平縣主性子清冷,這是京城人家都知道的。這回主動送來帖子,確實叫人納罕。不過老奴想著,多半不是壞事,上回娘子主動提醒了厲景軒和趙安寧的事,嘉平縣主若是遷怒,萬沒必要親自上門來的,至多不搭理咱們便是。」
「嬤嬤的意思是,嘉平縣主這裡來示好的?」
「老奴也不敢武斷,不過既然帖子送來了,娘子也不好迴避,索性就放平心態,兵來將擋水來土掩。」
宋瑤點了點頭,上回和嘉平縣主接觸,她覺得她也不是那麼難相處。年節前親戚走動本也平常,宋府的帖子既然收了,也沒有單獨把嘉平縣主的帖子拒了道理。
宋瑤便也應承了下來。
隔天,宋瑤的三個伯母帶著女兒就登門了。
宋瑤之前背書京城的人際關係,順帶著連宋家一起瞭解了。
宋翰林,也就是她的外祖父,一共養大了三個兒子,兩個女兒。
三個兒子都是嫡出。兩個女兒都是庶出,其中一個就是宋瑤的母親。
大伯母錢氏是當家太太,穿著一件天青色綢面襖裙,小眼睛容長臉,雖然見人就笑,但是看著有些精明。
見了宋瑤,錢氏就笑眯眯地給她介紹道:「這年長一些的是你二伯母,孃家姓王,她這人話不多,就是在家裡也不怎麼說話的,你不要介意。她身邊的是她家的瓊姐兒。另外這是你三伯母,孃家姓孫。她這人愛講笑話。她身邊的是她家的珊姐兒。我身邊這個最大的是我生的珍姐兒。她們三個小的都比你小,你都喊妹妹就成。」
二伯母自打進門後就一直低垂著眼睛,一副不欲多說話的模樣。小伯母還挺年輕,看著年歲不過三十上下,大眼睛鵝蛋臉,是三人中模樣最好的,進了院子就開始四處打量。三人身邊各帶一個女孩兒,都是十三四歲花骨朵一般的年紀。
宋瑤粗粗一看,比對回憶。上回喬遷宴來得是大伯母和二伯母,帶的也是這三個女孩。只是這三伯母,卻是沒來的。
她們來之前,宋瑤已經讓人去打聽了宋家的具體成員。
三個伯母,大伯母隻生了一個男孩兒,帶出來的女孩兒是庶出。二伯母只有兩個女兒,沒有庶出子女,三伯母雖然年輕,順利長大的兒女卻是最多的,養活了兩個兒子並一個女兒,還有一把庶出子女。
宋翰林雖然是清貴的翰林,但外人看重翰林院,那是看重了翰林都是天子近臣,能有面聖侍讀侍講的機會。像宋翰林這種編書編了一輩子、沒面過聖,也不怎麼可能有機會面聖的老翰林,在京城這種遍地達官貴人的地方,就顯得很是平常普通了。
起碼像宋瑤現在這皇孫側妃的身份地位,比起宋翰林家,已經是高了好幾個檔次了。
到底是原身的正經親戚,宋瑤也沒擺譜,樂呵呵地讓丫鬟們給伯母和堂妹們上了茶水點心。
寒暄了一會兒,宋瑤隨口問起:「上回喬遷宴,怎麼沒見著三伯母來?」據她瞭解,這位三伯母孫氏是宋家幾個媳婦中出身最好,也是性子最外向的,平時最愛四處交際應酬了。
本是隨便問起的,沒想到話問完,屋裡突然安靜了下來。
錢氏就笑道:「你三伯母為人最是愛說笑,連帶著他生下的孩子,都秉承了她那個性子,平時說起話來嘴上沒個把門的……」
錢氏絮絮叨叨說了一大通,無非就是三房的孫氏為人愛說笑,但心不壞。她教出來的孩子就也是這般,經常說錯話得罪人而不自知。
其實她這是在解釋之前楚承昭上宋府的門受了冷遇的事。
之前楚承昭上門說宋瑤的事,宋翰林聽了就發了老大的火。他們宋家,雖然官位不高,祖上不顯,但也算是書香門第。如何能出一個給人當外室的女孩兒?這要傳出去,家裡家裡幾個沒嫁人的女孩要受牽累,便是已經嫁人的,教婆家知道了,也得不著好。
加上宋瑤的母親當年就是個不受寵的庶女,全家人都以為她死了十八年了,猛地跑出來一個女孩兒,誰知道是真的假的?便是真的,宋家人也會把她打成假的。
無奈來人是安毅侯府的楚承昭,雖然是庶出,那也是侯府的公子。且還是御前一等侍衛,時常在宮裡行走的。宋翰林雖然生氣,也不好真的把人轟走。家裡兒子都在外頭,宋翰林就讓孫子去招待他,只說他找錯人家了。
當天在家的恰好就是三房麼子,宋玨。
宋玨他爹是家中麼子,最得宋翰林喜愛的。宋玨是麼子的麼子,全家人的眼珠子。加上年紀小,也不怎麼懂事,頗有些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勢。宋翰林私下怎麼說,他就怎麼傳達了。
也幸虧楚承昭人前慣是溫文爾雅的,那件事之後就沒有了後文,也沒說兩家結下什麼樑子。
這在宋家人看來不過是一樁小事。楚承昭再得臉,那也是侍衛。自古文官和武將就是涇渭分明,宋家人覺得就算楚承昭惱了,想給宋家使絆子也沒什麼路數。可誰成想,峰迴路轉,楚承昭居然是當年隆讓太子的遺子。一道聖旨,就讓他從侯府庶子,搖身一變成了皇孫。
宋翰林這時候是真的急了,聽到消息後就臥病在床了。
當家太太錢氏這時候站出來拍了板。這舌頭和牙齒還有打架的時候呢,這親戚之間起齟齬也更是平常。只要後頭勤走動,將關係彌補了,前頭的事就讓時間慢慢衝淡吧。
當然了,有必要的話還要推出一個替罪羔羊。
當時出面的是三房的宋玨,這苦差事自然是落到了三房頭上。
所以喬遷宴那天,錢氏和王氏都帶著小輩出面了,特地沒讓三媳婦孫氏去。
後頭看著宋瑤在喬遷宴那天對她們也算禮遇,錢氏猜著她應該還是顧念一些親緣的,這才隔了幾天又下了帖子。這回是特地帶了孫氏來,讓她來給宋瑤賠罪致歉的。
宋瑤到了這會兒還不知道楚承昭去過宋府的事,聽得雲裡霧裡的,只覺得『這都什麼跟什麼啊,牛頭不對馬嘴的』。
不過她也知道自己應酬、打機鋒方面有欠缺,便只是恰到好處地微微一笑,點了點頭,並不多言語。
錢氏看她沒再追問下去,不由鬆了口氣。看來她判斷的沒錯,宋瑤現在雖然是生了一雙兒女的皇孫側妃,身份高,風光無限。可誰知道往後呢?皇帝寵愛楚承昭這孫子,肯定還會給他指一個身份高的正妃,往後可能還會寵倖別的女人。宋瑤沒了父母,不指望他們這外祖家還能指望誰呢?
其後錢氏又說起旁的,多數都是說當年宋瑤的母親還未嫁人時候的事,就希望宋瑤聽了能高興些,同她們親近些。
可她這希望就落空了。
宋瑤穿過來的時候,原身的母親已經沒了,她只在記憶裡知道了她,和她也並無多少感情。因此她也只是靜靜地聽,並不怎麼發問,時不時笑一下,表示自己在聽而已。
說了會兒話,宋瑤留了她們吃飯,下午晌的時候就把她們送走了。
送走了客人,宋瑤就懶病發作,卸了釵環,換了衣裳,歪在炕上,讓輕音和飛歌立刻把兩個孩子抱過來。
大半天沒見到孩子,可給她想壞了。
…………
宋家一行人坐上了會府的馬車,顯然她們的心情並不怎麼美好。
一行六人,也沒有分馬車,就坐一輛黑漆齊頭平頂的馬車回去。這已經是他們府裡最大最好的馬車了。
宋翰林雖然在翰林院待了半輩子,但這半輩子都沒得到重用。翰林院清苦,根本沒有任何油水可言,幾十年也不過靠著一點微薄俸祿養活一家子。
後頭他三個兒子雖然長成了,但讀書上頭也沒什麼天分,最大的兒子如今也不過是個秀才,更別提什麼進項了。依舊是靠著宋翰林俸祿和後頭置辦的一點田產收租子過活而已。
宋家人過得清苦,前頭看宋瑤招待賓客,那穿戴那做派,叫錢氏幾個看了都豔羨不已。
三個女孩就更別說了,她們長這麼大都沒參加過這種大型宴會,回去後唸叨了好幾天。
這天回去的路上,孫氏所出的宋珊就羨慕道:「上回去吃宴,回去和母親說了我的見聞。母親還說那時堂姐代表的是整個盛園,所以看起來才會格外風光。可今日再見,堂姐身上穿的,頭上戴的,都是我見都沒見過的……」
都是一個祖父的堂姐妹,宋珊見宋瑤那般體面,自然是羨慕嫉妒到了骨子裡。
馬車裡其他兩個姐妹,年紀略比她大一些,雖然都沒說什麼,只是臉上的神情也是一臉嚮往。
孫氏憋了一肚子鳥氣。當時要趕人,要不認宋瑤的是宋翰林,她家玨哥兒不過是當個傳話筒。就因為這,讓他們三房當起了替罪羔羊。
上回皇孫府邸辦喬遷宴那樣的大事,她都沒能去。今天來了,她這個當伯母的,還得仔細給宋瑤賠笑臉。她平時最是話多了,今日卻只能跟二房那個悶葫蘆一樣裝啞巴,只叫錢氏一個人擺夠了長輩的派頭。
「你可閉嘴!你堂姐如今是什麼身份,咱們家是什麼身份?這也是能比的?你從前沒見過,今日不就見過了嘛!」孫氏沒好氣地道。
「好了,珊姐兒也就是順嘴一提,值得你動這麼大肝火不成?」錢氏笑盈盈地打了圓場,「我知道你委屈,可為了咱們一大家子,也是沒辦法的辦法。我今日看側妃的做派,似乎是不想提之前的事了,也就談不上記恨了,這件事也算是揭過了。」
孫氏冷著臉,面無表情地應了一聲。
三房人本也不算親近,又因為孫氏這性子最潑辣的今日心情不爽快,幾人便都沒有再言語。
錢氏靠在車壁上閉目假寐,心裡卻在盤算另一樁事情。
宋翰林在翰林院待了大半輩子,升遷是不可能了。但翰林院裡不少人都有機會入宮伴駕,也算是消息靈通。日前,宋翰林從同僚那裡得到了消息,永平帝似乎是準備給楚承昭賜婚了。只是具體人家是誰,他是沒有能力再打聽出來了。
宋翰林得了消息,誰也沒告訴,隻和長子長媳說了。
錢氏今天去盛園,一方面是帶著孫氏去賠罪,另一方面就是探探宋瑤的口風。
可看宋瑤今日這做派,就好似全然不上心、過得再好不過似的,對她們這些個伯母,堂妹也不甚熱絡,倒讓她無從問起了。
錢氏算著日子,眼下是臘月,永平帝不好賜婚,應該到了春天的時候,這門婚事就得被提上日程了。
宋瑤現在這側妃看似風光,等正妃進門,她的日子必不好過——且看她現在住著主院,使喚著闔府下人,一副當家太太的派頭知道了,再好脾氣的正妃都不會容許這樣的側妃爬到自己頭上,何況她還先生了一對兒女。
錢氏也不心急,她想著,等宋瑤和正妃鬥得焦頭爛額,無人支援的時候,她就該知道宋家人的好了。
錢氏的眼神在馬車內三個年輕姑娘身上一一掃過,不管庶出嫡出,宋家姑娘的模樣可都是一等一的出挑!